我国农机工业运行平稳 行业增长进入中高速
发布时间:2016/3/30 10:13:08  浏览次数:9977

   2015年,在世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农机工业运行平稳,行业增长进入中高速“新常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零部件等是农机工业的主力军。

  实现平稳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数字,2015年1~12月,2422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23.60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为259.76亿元,同比增长9.16%。其中拖拉机主营业务收入704.78亿元,同比增长5.63%,拖拉机行业利润28.24亿元,同比增长8.49%。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主营业务收入1341.56亿元,同比增长7.53%,利润77.23亿元,同比增长20.67%。

  1~12月农机行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7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609.18亿元,同比增长9.31%。拖拉机、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含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以及零部件占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0.62%,显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零部件等是农机工业的主力军。

  多元化企业体制已形成。我国农机制造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均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和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取得较快的进展,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其资产和销售收入占行业总的比重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组成的多元企业结构。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86%,这一数字在“十二五”期间有较大提高,民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75.82%,完成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87.42%,利润总额增长为7.31%,大大高于国有和三资企业,民营所有制是农机工业的中流砥柱。

  大型企业逐步形成,引领行业发展。据调研分析,大型企业数量只占到全行业的1.65%,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为1007.85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2.28%;中型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9.4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16.54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0.26%;小型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88.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99.22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7.46%。我国农业装备工业以中小型为主,但要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升级,必须要有具有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引领行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现,主产区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和河北等。由于五省的地位优势独特、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活跃、产业基础雄厚、配套能力强,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愈加完整,集群效应得到发挥。2015年,这五省规模以上企业占全行业的53.47%,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61.60%,突出的是山东省和河南省,其农机规模企业数占全国的30.18%,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42.79%,约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产品有增有减

  据统计,1~12月,大型拖拉机完成产量为7.73万台,同比增长33.01%;中型拖拉机完成61.08万台,同比增长7.56%;小型拖拉机完成140.27万台,同比增长-15.29%。收获机械完成同比增长-3.97%,饲料机械同比增长-12.34%。

  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拖拉机行业18家重点骨干企业统计,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产销两旺。而协会对联合收割机行业23家重点骨干企业的统计表明,喂入量6公斤/秒谷物收割机、4行以上玉米收割机、喂入量4公斤/秒以上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增长幅度较大。从总体看,拖拉机市场运行特点如下:

  首先,受惠农政策的拉动,大拖需求进一步增长,促进了拖拉机产品的升级。中拖受部分省市取消或限制补贴的影响,需求向大拖转移。2015年,为使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国家实施了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各省市加大深松、深耕补贴,全年安排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共234亿元,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地力培肥、绿肥种植。在东北四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工作,促进粮食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2015年在17个省市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000元不等。

  其次是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一是随着传统耕作方式向深松、深耕转变,用户对大轮拖的需求由两驱产品向四驱产品升级提速,四驱产品需求向120马力以上大马力升级,大马力将会向20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需求进一步升级。四驱产品的销售区域,从东北、西北等传统的主销市场,向冬麦区市场快速扩展。二是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加速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用户需求升级,对带驾驶室、带空调的拖拉机需求增长,舒适、高效、节能的动力换档产品逐渐受到用户的青睐。

  再其次是生产企业提质增效。生产企业在年初纷纷出台促销政策,拉动大中拖市场销量,并且更加注重经营质量,加强风险管控,加快资金回收,控制应收,鼓励现款现货,经营质量得以提高。

  最后是用户主体发生变化。在国家政策倾斜扶持的促进作用下,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在产品保有量巨大、收益下滑的市场条件下,个体用户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逐步趋弱;用户资源的整合,使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消费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出口形势严峻

  据了解,1~12月,完成农机出口交货值完成320.27亿元,同比增长-0.12%。据海关数据,1~12月,农机行业完成进出口总值124.44亿美元,同比增长-4.63%,其中进口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8.35%,出口10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76%,行业出口形势比较严峻。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进入机械工业进口总额前100名的农机小行业有:排名第49位的农机零部件行业1~12月进口金额为8.40亿美元,同比增长-15.11%;排名第74位的收获机械进口数量为3225台,同比增长-1.80%,进口金额为3.7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2%;排名第79位的拖拉机行业,进口数量为3855台,同比增长-1.15%,进口金额为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3%。显示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主要进口产品为大型产品。

  进入机械工业出口总额前100名的农机小行业有:排名第31位的农机零部件,出口29.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4%;排名第49位的拖拉机,出口数量为15.45万台,同比增长-19.64%,出口金额15.78亿美元,同比增长-4.13%;排名第84位的植保机械,出口数量为1.43亿台,同比增长-2.06%,出口金额为5.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4%。

  从以上小行业出口情况看,农机产品出口结构有所改善,特别是拖拉机出口正从小型机数量型向中型机转变。但以低端型出口为主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比如零部件、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等。

  总体上看,我国农机出口虽受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不确定因素陡增,但在出口的基本面、出口区域以及品类等方面相对平稳,并在传统出口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在发达地区市场取得市场突破;出口产品类别不断增加,出口结构也从以小型产品为主向大、中、小型产品相结合转变,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转变,大中型产品所占份额逐步提高;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出口企业进一步增加,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从区域性企业向全球性企业转变。

  运行亮点突出

  根据调研分析,2015年我国农机行业运行亮点主要有三:一是大马力、新型农业机械“涨势”良好。二是大型自走式植保机械、青饲机械、烘干机等产品出现热销态势。三是农机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运用。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行以上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继续保持上年的态势,“涨势”良好。农机行业互联网与实体经营的“线下+线上”的全新商业模式发展,为流通渠道和终端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互联网+农机”的新商业模式将成为一种常态,农机电子商务运用加快,农机流通渠道借助互联网变革对农机行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稳步发展有望

  2016年,在国家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增长的金融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国家宏观经济预期将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伴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与相关部门对农机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农机行业还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内需方面,农机行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产品保有量迅速上升,如联合收割机、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相对较大;装配国二非道路发动机的整机升级国三期限的延迟,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出口方面,由于主要农机生产和消费大国近一些年出现了较大的滑坡,预计主要国际市场方面在今后二三年内特别是明年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机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研究薄弱,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二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三是核心技术缺乏,高端产品空白。四是企业运营管理比较粗放,先进制造手段不足。五是技术标准和专利工作严重滞后。

  而在行业运行中的问题则是:行业产能过剩和需求稳定的矛盾显现。中低端产能扩张还在延续,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常态化,行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

  鉴于此,我们的建议及政策诉求是:加大力度支持实施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业强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项目、工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项目。加大力度支持高端农机产品的研发。加大力度支持以大马力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农机研发与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使骨干农机企业产品研发设施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建议将农机报废更新扩大到全国范围,增加补贴金额,缩小补贴的产品范围(主要补贴大型和市场急需的产品),减少补贴年限,将补贴年限从10~12年缩小为5~6年,并通过报废更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调整为向适合规模化农业经营的大型农机补贴为主,对手扶拖拉机和小型的收割机取消报废更新补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洪暹国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