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可能,必须着眼于解决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机械化。“科技改变世界,智造成就未来”,中国农机应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走一条不同的创新发展之路。总体来说,我国农机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国际竞争力还较弱,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强化实体、产品、人才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必须选择和实施农机国际化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现期盼愿景。
从某种意义来说,国际化是国际社会自然发展的必然过程,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不管你认识或没有认识到,自觉或不自觉,国际化都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或工作。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际化为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因此,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国际化进程,并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造福,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他从农机国际化理念、要素、策略等几个方面与农机界人士进行了交流。
树立农机国际化的理想信念
树立农机国际化的理想信念,就是我国农机要融入国际农机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农机市场也要敞开大门,宽容外国农机进入,百花争艳,公平竞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引进来,走出去,让人民共享世界文明先进成果。世界农机看好中国,中国农机走向世界,大家都在国际化中发展、受益,经受考验,也共同为世界农业机械化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树立农机国际化的理想信念,也是农机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精神,必须树立的坚定信念。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善于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善于在广阔的国际空间中抓住机遇,勇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对挑战,弘扬中国精神,显示中国力量,促进健康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在全球农机工业发展中的产业话语权、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机在国际化进程中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享有出彩的机会。农机战线要在全民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有所作为,做出贡献!国际化农机企业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国际化中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在为企业争利的同时,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强化农机国际化三个基本要素
农机国际化三个基本要素是:实体、产品、人才。总体来说,我国农机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国际竞争力还较弱。要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强化基本要素。
实体,指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农机企业。这是农机国际化的基础。我国现有各类农机企业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1900多家,但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农机企业却很少。急需培养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化农机企业。2012年我国农机出口额比10年前增长了近12倍,表明我国一些农机企业正在国际化中崛起,已有一定国际化基础。在新的起点上,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坚实,积极培育一批奋发有为的国际化农机企业成为领头羊,在国际竞争中进一步做强做大,肩负起光荣使命,做出积极贡献。这是努力方向。
产品,指拥有能进入国际市场的农机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是有要求、有门槛的,不能随便进入。进入国际市场的农机产品要形成以性能、质量、价格、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树立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农机品牌,树立有特色的中国形象,赢得青睐,享誉世界。推出打得响的产品,是农机国际化的核心和关键。
人才,指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人才是根本。需要培养造就或引入善用能力强、视野广、懂规则、善经营,知己知彼,勤奋敬业,有亲和力,能拼会赢的国际化人才。在国际化进程中,没有人才,好事也难办成或办不成;有了人才,难事也能办成。人才可以创造出克难致胜的丰功伟绩。值得重视的是,国际化企业不仅需要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培育和善用具有研发能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从事产品生产制造的高技能人才。各类人才牢记使命,齐心合力,优势互补,就可以在国际化进程中显威出彩,创造奇迹。
选择和实施农机国际化策略
理念付诸行动,必须选择和实施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现期盼愿景。一般来说,有四个方面的策略选择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市场选择。农机走出去,什么农机走到哪里去?是农机国际化的重大策略选择问题。要有的放矢,找到用武之地。世界几大洲,不同国家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社会政治环境都有差异,对农机有不同需求。农机企业走出去市场定位不能盲目跟风,要找到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着力点。从我国当前农机产品多数还处于中低层次的实际出发,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能较好发挥我国农机出口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是走出去的重要着力点和重点区域。在北美市场,我国的中小型农机产品也有一席之地。
二是坚守原则。我国农机国际化要坚守互利共赢、安全高效原则。我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战略,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时注意促进共同发展。注意出口与引资、引技术、引智结合,开展双边、多边开放合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精神,包容互鉴,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遵守国际规则和双边规则,互相尊重,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济摩擦。主动与中国驻外使馆保持联系,及时主动向使馆汇报,取得使馆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三是战略选择。从我国农机企业实际出发,农机走出去不宜与有明显技术优势和实力优势的发达国家农机企业硬拼,而应扬长避短,宜选择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低成本与差异化结合的国际竞争战略。要性价比居优。随着形势发展,低成本优势虽在减小,但在一段时期内仍有优势,要继续在竞争中发挥和用好这个优势。首先要挤进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积累经验,积蓄力量。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向差异化倾斜,创新驱动,以特取胜,以质取胜。逐渐由中低层次向中高层次进军,稳中求进。在统筹中有重点,抓机遇时善突破。
四是基础建设。农机国际化进程中要抓好建平台(基地)、建渠道、建网络等基础工作。要统筹规划,由点到面,从无到有,逐渐健全完善,循序发展。打好基础,才有发展后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基础不牢招致事倍功半的损失。
模式创新开辟中国农机国际化新道路
一个农业装备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是否可持续,主要看企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我们农机历史上从‘小四轮时代’到‘跨区作业时代’,再到‘主要粮食作物种、收全面机械化’,实际上都伴随着创新过程。实践证明,创新是农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国内农机企业可以保持同国外专业农业装备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资源,进行国内适应性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农机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在中国,“农机农艺融合”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要解决“农机农艺融合”这一瓶颈,必须充分发挥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大力推进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内涵,对“农机与农艺相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密集攻关,才能不断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助推中国农业向着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升级、迈进。
农机国际化需要探讨、研究、交流的内容很多,还有会展、合作研究、举办论坛、交流互访等诸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启了农机国际化进程,在国际交流和市场竞争中,逐渐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国际化中成长壮大。我国农机在国际化进程中步伐越来越坚定、自信、有力。展望未来,农机人必将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做出积极贡献!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努力实现农机梦!
树立农机国际化的理想信念,敞开大门让外国农机进入市场,引进来,走出去,是促进中国农机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除了创新模式的探索,农机企业务必要做到坚持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同时抓,农业装备、粮食装备两大业务一起做;在市场战略层面,坚持以中国为根据地,在市场布局上,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摘自 中国农机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