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机十年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2/12/3 15:09:50  浏览次数:7791

    数字看变化
    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总动力2011年发展到1.05亿千瓦,比2002年增长61%;拥有拖拉机387万台,增长5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1万台,增加近3倍,大中型拖拉机平均每年提升10个马力段,超常规发展,80—100马力已成为主要发展机型;联合收割机达15.8万台,增长331%。
    农业机械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11年达到7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土壤耕作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普及,经济作物、畜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进入了机械化为主的新时代。
    农机化投入翻番增加。全省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总值2011年达到698亿元,比2002年增长103%。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无到有,累计投入达46亿元,拉动农民购机投入120亿元。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启动,首批40个县投资达9533万元,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和农机安全监理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成绩看亮点
    打造了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持续加大组织协调服务力度,使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模式不断向其他机械化作业领域拓展,实现机械化大生产与农户小规模经营之间的有效对接,不仅把河南省打造成了全国小麦机收会战的主战场和首战场,连续多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在河南省举行,河南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在全国叫响。
    农机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2007年以来,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全省经工商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4423个,入社农户8.9万多户,服务农户456万户,年农机作业量达1.02亿亩。发展了一批资产上千万元的大型示范社,涌现了一批流转土地上万亩的规模化经营示范社,孕育了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社,农机合作社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省级农机智能化信息调度平台建成使用。为加快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河南省建设了省级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设施和智能调度管理服务平台,并投入试运行,为有效有序组织“三夏”、“三秋”农机生产、增加机手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看突破
    玉米机收实现跨越式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从2002年的100台发展到今年的3.4万台,玉米机收由29万亩发展到2700多万亩,机收水平从不到1%快速提高到60%。农民的“三秋”生产、生活从未像现在这样更为轻松、愉悦。
    水稻机收、机插加速推进。水稻机收水平由2002年的29%迅速提高到今年的78%;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突破技术瓶颈制约,从无到有,快速推进,机械化插秧面积达170万亩,稻区农民的生产劳动变得更为体面。
    花生机收突破发展。花生机收从零起步,迅速发展,今年机收面积达400万亩,机收水平达27%。油菜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棉花移栽机械化开始启动。

——摘自 中国农机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