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
发布时间:2007/6/15 8:52:51  浏览次数:839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完善。市场经济就是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经济发展。其本质是依靠市场的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应运用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价格,运用产品品种的开发和质量的改善调整供求关系。只有这样方能实现产品的价值,才能增强其“体质”,才有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进行搏击。

  如上所述,质量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在进行产品质量改善的过程中要得到纲举目张的效果,首先应抓好产品标准的编制。通过产品标准的编制,把新科技、好经验纳入产品标准,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目标,企业才能为之努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之目的。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谈谈笔者的看法。

  1 深刻理解质量的转化特性,确定合理的技术指标

  任何产品质量都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质量的消费形态;一种是质量的工业形态。消费者从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对产品提出了种种性能和功能要求。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产品质量的好坏,是通过使用、实践表现出来的,并为消费者所感知,这就是质量的消费形态。但对于制造者来说,仅有消费形态的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产品使用性能在产品问世以后,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来,这种特性无法贯穿于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所感知的是质量,制造过程是无法感知的,更不能为设计者所感知。怎样才能使头脑中的质量 (设计者的质量)、试验台上的质量(制造质量)和消费质量统一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共性的东西——一种语言、一座桥梁,即产品质量的转化特性,也是产品标准的基础。

  所谓质量的转化特性,就是把产品使用过程中感知到的质量特性(即消费形态的使用特性)通过物理、化学、光学及材料科学等手段加以解剖、分析,从而揭示出质量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多种物质运动形态及本质,例如:汽车仪表在使用中,有些表的指针发生摆动,有些表的指针无摆动。经研究、分析,摆动是由于阻尼太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无摆动的仪表,测其阻尼时间,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合适的阻尼时间,纳入标准。这样便把感知到的质量特性转化为可测量的阻尼时间。

  质量转化特性的建立,是对质量本质认识的深化。质量使用特性和转化特性虽是两种形态,但在效果上是统一的和等价的。不同的是一个是意识感知的模糊量;一个是可测量。因此要在标准中确定合理、正确的指标就必须要掌握质量的转化特性。

  2 将组合化方法运用于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提高标准编制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组合化方法是受积木式玩具启发而发展起来的 (故有人称之积木化方法),是针对产品标准化设计提出来的。它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并制造出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物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由于组合化方法在产品开发中的运用,增强了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能否把这一标准化形式运用到产品标准的编制,笔者以为是完全可行的。

  以组合汽车仪表产品标准为例,组合式汽车仪表是由多个完成不同测试功能的机芯构成。由于测试功能不同,技术指标各具特色(即为非通用部分)。但由于这些机芯是装在同一壳体中,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的同一部位,故它们经受的环境考核,即环境试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即为通用部分)。如:汽车仪表温度影响试验、耐温度试验和振动试验,此外还有汽车仪表的检验规则等,均是通用性较强的内容。我们可给它们建起标准的模块。对非通用部分,可采用产品标准化设计中所用的“SV'’分离法(S为通用部分,V为非通用部分),向下一层次进行分解,找出通用部分,建立标准模块。对“SV'’分离法的应用以组合表中的车速里程表机芯为例。由于面对不同的用户,我们在车速里程表这一级建立标准模块是很困难的。在国内,很多用户对机芯均无噪声要求,但有些合资企业提出了噪声要求。怎样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我们只能向下一层次分解,以该机芯各项指标为单元,建立标准模块。在编写标准时只要按GB?T 1.1规定,根据用户需要,选取不同的模块或稍加修改,就可以很快组合成一份用户需要的产品标准。图1是笔者对汽车仪表产品标准组成的设想。

  由图1可以看出,其结构很象计算机学中运用的树型层次模型。因此,我们运用组合化方法编制的产品标准,很容易建立起标准数据库。当用户每增加一项内容是很快便建立起一个新的标准模块,置于图中恰当位置。所以组合化方法运用于标准的编制,大大增强了产品标准编写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编写质量和编写速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显出这一方法的优越性。

  3.为使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采用国际标准一直是我国一项 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为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在 国内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我们的标准首先要同国际标准接轨。所以新的历史时期,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更加深远。

  在国际贸易中,制约国际自由贸易的两大因素是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通过多边谈判,对于限关税而造成的贸易壁垒可以消除;而非关税中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法规、标准、检验方制度等却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在国际贸易中设置障碍,这也是各国在处理国际贸易关系方面比较棘手的问题。为此,国际上很多国家从过去立足于国际的标准、检验及论证,纷纷转向采用国际标准,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或工作),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可见,采用国际标准,是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钥匙。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品的质量水平还很落后。其中的主要因素法规不全面,标准水平(即质量目标)较低,检验手段比较落后。国际自由贸易中的技术壁;为我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上有较大的突破,具备同国际产品相抗衡的能力,最经济、最快捷的做法就是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标准水平。围绕提高产品实物质量,认真抓好产品的实施工作,使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要求,从而使我们的产品取得通往国际市场此外,我们还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时纳入产品标准中,从而增强我国产品在,的竞争力。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标准的编到与时俱进,必须要运用质量转换特性做费质量到工业质量的转换;为适应市场开需要,必须要提高产品标准编制对市场的能力;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其标准必须要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