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标准化良好行为成为企业先进竞争力的代表
发布时间:2007/6/11 8:52:51  浏览次数:9223

  1 引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在 2004年发布的《关于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农轻[2004]12号)中明确要求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与确认工作。从2005年被国标委确认的4A级企业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大中型知名企业居多;二是沿海地区比内地多,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不发达地区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标准作用的认识;二是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由于企业经营的规模和模式、贸易对象的范围、产品与市场的定位都可能影响企业对标准作用的认识和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因此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和经营发展理念来建立有效的企业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氛围,通过执行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工作的重要目的。

  标准化良好行为是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行为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标准化的,而不是随意的、粗放的,是在同一规范约束下,对任何人行为的要求,任何事物与过程的实施结果都是趋同的;第二,它是以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秩序和经济效益为原则,它应覆盖企业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形成整个企业行为的最优、高效,而不是局部的、片面的。

  2 标准化行为是“以标治企”的“法治”行为

  首先,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5M)、“人、物、信息、资金” (4流)以及活动所包括的所有过程、所有管理应“有标可依”,这就应保证在企业内任何应有标准来规范与约束。

  其次,所有企业行为有了标准来规范上并不能万事大吉,更不能标准规定的是一套行为又是另一套,就是千万不能是两张皮。企业行为应做到“有标必依”,让标准规范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统一起来。

  再次,标准在对企业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所执行的人、执行环境和执行对象的不同可现人为偏差,难免会出现人为的违标行为。要企业在执行标准过程中应形成统一规范时果证据,做到“有据可查”。一是为了维护;行过程与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化同,甚至唯一;二是为管理者在进行行为监:判责任、杜绝再发生等提供第一手证据。

  最后,由于企业行为的实施环境的不断,标准形成的相对滞后或考虑得不全面,使得;执行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和漏洞,这就要求企业在执行中标准和制修订标准时应双方互动,及时做到“有错必纠、有洞必补”,不断完善企业行为“法治”环境。

  3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是企业先进竞争力的代表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是建立在健全的标准化行为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企业全体追求卓越、高效的“良好”行为,可以说它是一种企业文化,—种先进竞争力的代表。

  第一,这种行为是有效的,是为了使企业获取最佳秩序和效益为目的的行为。因此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标准体系的实施都应围绕“效益与效率”来开展。企业的标准化行为对企业内部来说是封闭的,但将企业放到整个市场经济的社会来说,它又是开放的。企业闭门造车式地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与实施标准,只能带来“夜郎自大”的结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主要是通过产品/服务为纽带来联系的,企业也主要是通过产品/服务的提供来获取利益的。因此,建立与实施以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是企业获取利益、赢得竞争的有效手段;建立与实施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是企业获取最佳秩序与效率的重要保证。如何才能让企业的标准化行为良好、有效呢?

  首先,要抓住“产品/技术”这个主体,持续保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日趋国际化,企业产品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准则来形成企业自己的“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正确理解产品、标准与市场的关系(如图1所示),增强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企业应时刻把握市场竞争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和标准水平提升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以随时保持产品/技术标准的有效性,从而确保企业最佳利益的获取。

  其次,不断健全“管理/工作”这个辅体,为企业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创造良好运行环境。如果说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市场竞争和获取更大效益的能力的话,那么管理/工作标准体系就是这种能力的倍增器,它是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的有效保障。管理/工作标准具有一定的企业特色,是企业之间难以复制的。因此为了健全企业的管理/工作标准体系,确保管理/工作标准的有效性,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只能是借鉴,不能照搬照套。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生产经营模式、企业发展沿革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和建立自己的管理/工作标准体系。在“以标治企”的指导思想下,做到对“5M”、 “4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等标准覆盖的适宜性(切合企业实际)、充分性(各类标准完整到位)和适用性(能起到倍增功能),就有能力保证产品/技术标准主体功能的发挥。当然,管理/工作标准体系的运行也应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

  最后,为了保证和提高企业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还应明确标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千万不能出现扯皮打架的现象。在考虑标准体系协调性过程中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协调:

  ①系统的协调。即技术、管理及工作三大标准体系的协调。技术标准是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是为技术标准的有效执行而配套的。

  ②功能的协调。标准执行主体的职能、职责的协调。不能出现标准没有主体执行的真空地带,也不能出现标准有多重执行主体,这并不排斥配合执行,还有就是高层职能与中基层执行标准的协调。

  ③标准之间的协调。包括上下层次间标准的协调、同层次标准间的协调、与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甚至与国际、国外标准间的协调。

  所以为了保证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应站在企业标准整体协调统一的角度,做到标准之间的制修订、执行的有机配套,才能发挥标准的聚合作用。

  第二,这种行为是先进竞争力的代表。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行为都有其特性的一面,可以说是它的一种企业文化,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先进生产力。如何使企业的标准化良好行为成为一种先进的竞争力?

  首先,应时刻保持产品标准本身的先进性,形成企业标准体系的先进性,从而持续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先进性。因为,在开展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都有可能使相对静止的标准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引起标准的落后而使得标准有效性功能丧失,所以标准本身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互动,正如图1所示那样不断提升标准水平。在市场竞争与环境变化方面企业应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产品结构及战略发展变化,关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应用情况,及时引进新的技术与工艺装备。在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及时把握市场与顾客的需求脉搏,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在标准水平提升方面,企业应在新产品开发过程的适当阶段及时介入标准化工作,促成产品向系列化、纵深化发展,将标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让先进的标准领导和影响变化的产品市场。我们从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与家电芯片标准所带来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标准先进性的作用。

  其次,应时刻保持管理/工作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及时吸收和借鉴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充实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内涵。企业的标准体系,特别是管理/工作标准体系,虽然企业不能照搬照套,但它并不排斥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与工作经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有选择地“拿来”,因为任何先进管理理念的精髓是各企业所能共用的。如过程方法中的PDCA循环、5S管理、关键控制点CCP、良好作业规范GMP、精益生产与持续改进等管理、工作原理与方法都可纳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标准体系中去。

  最后,应紧跟国内外法规环境,确保企业标准化行为的法规符合性。特别是对外贸易量大的企业,面对各种复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要想让自己的产品/服务更多地走向国际化,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各种市场准人规范,让企业的标准体系和企业行为遵守各种游戏规则,通过共同的游戏规则,加大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确保企业行为在市场各方面的合法性。所以企业应不断地加强对国内外贸易法规、环境情况的了解与跟踪,及时将与企业产品和行为有关的内容纳人到企业标准体系中去。在确保第一、二、三方共同要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使企业标准体系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利益。

  4 结束语

  “标准化良好行为”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型企业标准化工作,它不再是封闭在企业内部范围的标准化行为,而是涉及到市场、社会、顾客等多方的开放式标准化行为。企业标准体系不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同时也应符合企业与外界贸易、交流的行为规范。标准化良好行为是以“以标治企”的“法治”环境为基础,通过追求标准制(修)订、执行过程的有效性,随时保持企业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法规符合性来使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获得更大的效益,使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成为企业先进竞争力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