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内外双赢
发布时间:2012/2/8 14:48:57  浏览次数:11116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这样评价中国入世:“由于中国的加入,我们都变得更加富有。”入世十年,中国成了世界的市场和加工厂、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农机进出口,也实现了大幅的跨越。
  然而,事情是否真的像看上去那样美好?十年前,不少专家就曾预言“狼来了”,十年后他们说,虽然一切看似平静而美好,但“狼”依然还在。入世十年,中国农机进出口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农机出口增长近20倍
  对于中国农机出口来说,入世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随着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限制的不断放宽,中国的农机出口走出了一条令人欣喜的轨迹。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农机产品出口总额仅为10.52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174.93亿美元,增长了近17倍。去年1-10月份,中国农机出口总额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达到了186.75亿美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工程农机分会秘书长闫桂强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来,2011年农机出口突破200亿美元可能性很大。这样看来,入世以来,我国的农机出口增长可达20倍。
  其中,亚洲、欧洲、北美洲始终是中国农机出口的主力市场,显示出了发达地区强大的购买力。2010年,向亚、欧、北美的农机出口额分别为71.27亿美元、35.42亿美元和35.73亿美元,同比2001年分别增长1189%、2156%和1554%。在主要出口国中,美国和日本始终位居前两位,但第三名则从2001年的印度尼西亚变成2010年的德国。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则由于基数较小,出口均出现大幅上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幅最为明显。2001年,俄罗斯在中国出口主要国家榜单中甚至排不进前30名,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4.57亿元,升至第8位。2011年1-10月份,中国对俄罗斯农机产品出口已经达到了7.19亿美元,超过德国,居第三位。
  农机进口方面增速虽不及出口,但增幅也比较大。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农机进口总额为21.77亿美元,是当年出口额的两倍。到了2010年,进口总额上升到了148.78亿美元,增长约7倍,但已被出口超过。进口主要地区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2011年分别为80.91亿美元、47.80亿美元和18.49亿美元,其总和已经达到了147亿美元。这使来自另外三大洲的农机进口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印证了中国农机高端领域对欧美、日韩产品的高度依赖性。
  总体来看,入世十年来,我国农机进出口已从贸易逆差转为顺差,这意味着我国农机工业已经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在中低端领域的制造能力已经获得了世界普遍认可。
    从出口产品类别上看,拖拉机、收获机械等整机产品的出口地域范围也呈现扩大趋势。入世前,我国农机整机产品主要出口区域是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而且数量相当少。对欧美国家出口的整机产品主要限于手扶拖拉机、内燃机、配套农具等低端产品,且发达国家因各种原因已停产的产品。如今,我国农机整机产品技术不断提升,在国际中低端产品市场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并已具备了十足的性价比优势。不但实现了整机产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排灌、植保等多个领域。
  “狼”越来越多了
  刚刚入世时,人们都喊“狼”来了,十年后,“狼”不但来了,而且越来越多。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农机进出口大幅攀升,但困扰中国农机制造乃至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难题依旧没有破解。中国农机进出口大幅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开放了市场,以及市场本身需求的拓展。而入世之初专家口中的“狼”,依然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整个机械制造行业。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工程农机分会秘书长闫桂强甚至认为,入世十年后,中国农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隐忧。
  “前不久,我们参观了德国汉诺威农机展和欧美国家的一些关键部件生产工厂。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中国目前在高端农机制造领域和世界的差距在25-30年,但如果仔细评估的话,这个差距甚至更大。”闫桂强说,“因为国际上不少企业的技术储备已经做到了十年以后。汉诺威农机展上的产品,很多都是概念型的,代表的是未来农机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上,目前还没有国内企业可以做到。”
  闫桂强表示,中国农机制造同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除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落差,工业基础依然薄弱是主要的原因。以同样的加工标准制造出来的零部件,国产产品在精度、强度和耐用性等方面都不及欧美产品。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材料,中国甚至还生产不出来,完全要依靠进口。
  同时,同国内工程机械领域相比,农机领域还缺少真正的龙头企业。国内大型农机企业虽然近几年发展也十分迅速,但尚不能像三一、徐工、柳工、中联重科等企业一样,在行业内树立霸主地位和话语权。
     “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研发、制造、销售等各个领域都具备了向国际企业叫板的实力。而龙头企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基础工业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目前,农机行业的政策、市场环境相对工程机械行业更加有利,农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行业地位。”闫桂强说,“目前农机行业在制造工艺、选材标准等方面还无法同国际接轨,产品质量问题还经常被国际同行所诟病。农机企业要想在出口上继续有所突破,就必须具备更长远的眼光,不是仅仅盯着眼前的一点政策红利,而是要考虑如果红利结束后,农机企业应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