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司李安宁:阐述农机行业未来走向
发布时间:2017/8/7 9:12:18  浏览次数:3850

今年上半年,我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行业主导产品累计销售同比下降20%以上,用“哀鸿遍野”来形容行业的窘境并不为过,更有一些农机企业已经或即将出局,市场的持续深度调整超出了业内人士的想象。

农机的未来在哪里?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作为影响农机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政策这只有形的手不可忽视。725日,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就业界关心的问题进行阐释,从中可以看出未来的政策重点。

在李安宁看来,我国农机具技术、作业组织、宜机条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不足,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能力、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他认为,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中之重是补短板,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有效供给不足是最大短板”

尽管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发展成效斐然。但李安宁认为,总体上看,农业机械化相对于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和农民的强劲需求,还存在产业间、区域间机械化发展不尽平衡,农机与农艺、产中与产前产后各环节机械化配套不够协调,机具增长与利用率提高不能同步等结构性问题,表现为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问题。

在李安宁看来,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是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大“短板”和“瓶颈”!目前我国农机产品品种4000多种,超过世界农机种类的一半,但中高端产品不多、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以及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技术集成配套不足等结构性矛盾突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安宁认为,要聚焦科技创新,以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为基本要求,瞄准农业绿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和全程机械化需求,以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与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和生产全过程各环节机械化技术配套,构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为牵引,解决“有没有”与解决“好不好”并重,以短板机具、高端产品、智能装备为主攻方向,大力增加高效、节本、绿色、智能机械的有效供给,提升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水平。

结合当前行业运行态势看,尽管当前农机行业处于严重的下行态势,但行业也不乏烘干机、畜牧机械等热点。在一片红海的激烈竞争下,类似的热点还将陆续被点燃。李安宁的上述表态或表明,农业部将针对“有效供给不足”这个“最大短板”发力,在科技创新、农机补贴政策等方面将有所反应,农机企业应该据此并结合自身资源的比较优势,做有针对性地产品线扩充。

推动有关方面达成“宜机”共识

李安宁特别提到,推进宜机化制度创新。他直言,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农田基本建设、育种、栽培等与农业机械化分属不同部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虽然已经由人畜力为主进入到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但许多地方,农田条件、种植体系仍还停留在适宜人畜力阶段。特别是广大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分散,农田道路缺乏,成为“机器换人”的巨大障碍。

在李安宁看来,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定式,树立良种、良法、良田、良机“四良”结合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理念,主动发声,积极进位,努力协调,推动促成有关方面达成“宜机”共识,促使机械化适应性成为品种选育、栽培方式改良、种植制度改革、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治等工作的必要考量和必要目标。既重源头控制,又重过程管理,在政策、规划、项目、标准、规范、考核等各种制度性安排中,确保“宜机”制度供给,创造良好“宜机”条件,促使“四良”配套,拓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释放农业机械化发展潜力和活力。

李安宁表示,当前特别要推进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建设,加大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促成有关方面充分考虑适应机械化作业服务的需要,改革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目标、工程设计标准、建设施工规范,做出“宜机”制度安排,推动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整治建设,使土地由小变大、由乱变顺、由坡变梯,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改革农机试验鉴定工作

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李安宁坦言,农机新产品的试验鉴定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他认为,应该强化农机化新技术、新成果与新产品的试验验证和集成示范,加快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制修订步伐,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技术示范推广资金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支持力度,从而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

今年曾有一家农机企业负责人反映,受“停征农机产品测试检验费”的影响,有关部门对本该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鉴定工作拖拉,导致其公司新产品迟迟无法进入鉴定程序,影响了产品上市销售。“这既阻碍了行业发展,也不利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李安宁表示,将加快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改革创新。农机试验鉴定提供的试验测试技术服务和产生的检测数据、鉴定结果等信息,支持指导农机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引导促进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支撑服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等工作,是重要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产品。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既是农机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农业机械化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体制机制原因,试验鉴定供不足需的矛盾特别是创新产品鉴定难问题比较尖锐,鉴定公共服务信息化不够的短板日渐突出。补齐创新产品鉴定和鉴定服务信息化供给不足等短板,提升农机试验鉴定供给能力,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李安宁坦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做好减并鉴定分级、减少鉴定种类和简化证书管理方式等“减法”,做好增强创新产品鉴定、吸收社会机构参与检验检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加法”,做好理顺实施管理关系、获证产品信息公开、互联网+农机鉴定管理服务等“乘法”,着力转变鉴定方式,优化鉴定供给,推动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迈上新台阶。(来源:中国农机网)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

  • 风力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为中国质量…

  • 第十五届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席…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2学术年会在杭…

  • 庆祝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被评为“首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