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搭“一带一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2017/7/31 9:46:41  浏览次数:3774

在农机行业增幅趋缓的背景下,经历过降价、减配、裁员、压款、引贷等一系列节本增效的措施后,“一带一路”能否成为农机企业在寒冰期的破冰之道?虽然一小部分企业似乎搭上了顺风车,但其中的挑战却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实质上来理解,农机行业所说“一带一路”更倾向于原来的词语“走出去”,而“走出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卖产品。只不过,此前没有如此迫切的需求,将产品销往海外,在市场如火如荼的黄金时代,那不过是锦上添花,微不足道。现在的迫切,来自于农机市场的毫无生机,国内地盘上能想到的招数,估计大家经历一两年的折腾,已经尝试遍了。细数来看,降价、减配、裁员、停产、压款、引贷……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做法,统统没起到预期效果。

缘起

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低端产能过剩,而库存在不断飙升。一个简单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行业生产大中型拖拉机超过40万台,而这是很多企业降低产能达到的数字,这个数字也基本是全年的销量。同样是大中型拖拉机,2017年上半年,库存率从1月份的不到20%,一下子飙升到6月底的40%多,这还是建立在不少企业虚做收入、建立中转库、迫使经销商买断等情况下的数据,实际库存率更大。

所以,很多农机企业干脆停下来观望。而这个时候,“一带一路”给了我们农机人前所未有的激情。毕竟,如果能够通过国家倡导的大平台,搭乘东风,将库存输出到沿线国家和地区,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很多企业家想想都睡不着。

也确实有不少案例。如,阿尔及利亚拖拉机九成是山东制造;中国一拖和白俄罗斯明斯克合作;小农机在印度尼西亚颇受欢迎;中联重科向东盟十国推介全产业链产品。

机遇

对农机行业来说,“一带一路”的核心实际上在中东和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尽管一直不是很高涨,但有着强烈的必要消费规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不高。前段时间,参加“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会议,不少国家对中国的农业装备感兴趣,源自于“价格便宜、用起来还可以”。

同时,在国内同样有着大量的潜在市场。“一带一路”起点在中国的西部,这是中国农机机械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在这一区域注入资源后,机械化水平很有可能会作为政绩工程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同样,中国西部地区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基本能够达到“能用”就可以,对技术先进性、舒适性等不是很敏感,对价格则要敏感得多。这些,恰好能够解决农机行业的最大问题:技术含量低且价格很便宜的库存。

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毋庸置疑,而且非常欢迎中国的产品,但支付问题实际上是当前最头痛的事儿。特别是中东和西亚国家,大部分都是资源型经济模式,而且结算方式并不是人民币。同时,不稳定也是一大问题。所以,很多银行在农业机械最为好卖的市场,授信额度不足。我们不可能和对方交换资源,如对方给我们石油、农产品“以物换物”,一则我们没有销售渠道,二则国家也还存在法规禁区。

服务

此前的农业机械不是没有过华丽的出口数据,只不过呈现波浪形走势,原因很明显:价格低-销量高-没服务-不买了-时间淡忘-价格低……这样反复循环。所以,要想做长久,不但要观察各种宏观资源的匹配,自身低端产能输出的同时,能否培育市场和品牌,也非常重要。

当然,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即有望解决当前的低端产能输出问题,还在低端产能上继续发展竞争,如果还有这样的企业,恐怕神仙也救不活了。(2017年7月24日中国农机网)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

  • 风力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为中国质量…

  • 第十五届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席…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2学术年会在杭…

  • 庆祝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被评为“首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