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农机化的优惠政策,农机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现代工具,越来越受到农民的喜爱,各种农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得力助手。与此同时,各类农机因为保养、维修不当而引发的事故也越来越多,成为农民朋友的一块心病。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发现,近年来造成农机维修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时不切断动力
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45%。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但是不少机手还是我行我素,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胶带脱落等小故障时,为了抢时间,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直接用手去排除故障,常常造成机手打伤手或手指被切断。2008年,某村一机手在未切断动力情况下去校正链轮,结果导致右手4指被切断,教训深刻。
2 维修不彻底,对关键的安全部件敷衍了事
大多数机手认为修理能省就省,平时更不注意检查、保养。而农忙时出现故障后,由于要赶农时,维修时只求快、不求细,造成维修事故发生。如某村机手李某维修好柴油机液压泵后要试车,因蓄电池无电(未去修理也没有更换),牵引启动后就不敢熄火。当他在车后安装万向节定位销时,突然输出轴转动,万向节旋转,将该机手肋骨打断。原因就是该车动力输出轴操纵手柄上的定位槽早就磨损,机手因怕麻烦,没有去修复,平时用绳子将手柄与座椅扎住;而这次修车后忘记扎牢,结果拖拉机在怠速振动时,输出轴手柄自动跳档,造成事故发生。
3 维修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机器在维修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将拖拉机机身或农具支垫牢固、用硬物掩好轮胎等。这些准备工作看起来虽小,但决不能忽视。某村一机手在田间旋耕作业间隙更换弯刀,将旋耕机升起后,只找了几块土砖垫了一下,而且田间地面不平,机手在用力拆弯刀螺丝时,旋耕机突然掉下,将其脚压伤。
4 维修技术不熟练
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未弄清机械部件机构,不懂拆装窍门,盲目硬拆硬装,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脱,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某镇一修理学徒工在安装一台低速货车发动机时,由于拧螺丝时用力过猛,结果螺丝拧断,人从车上掉下,导致摔伤。
5 修理工无驾驶经验
拖拉机修理后,通常需要试驾驶。有的拖拉机要测试制动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有的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需要牵引磨合。试车人员一定要有证驾驶,具备驾驶资格,才能确保行车安全。而有的修理工驾驶技术不过关。一台铁牛-50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制动不及时,致使后车撞前车,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严重损坏。
6 维修条件不具备
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维修点,没有起码的维修设备,照样进行大修业务,形成修理事故隐患。某乡农机站修理一台低速货车,用小千斤顶和绳子将485型柴油机抬上驾驶室,还未等固定,千斤顶滑脱,整个发动机向后倒去,绳子拉不住,正砸在后面一修理工的手上,手指被砸断。这一事件表明条件不具备的修理点,不应承接大修业务。
7 修理工配合不默契
拖拉机许多维修保养业务均需要两个以上的修理工同时操作才能完成。维修中如果配合不默契,不仅会造成维修工作的重复或遗漏,也容易酿成事故。某镇农机站一次修理一台495A型柴油机,修理工甲正在转动飞轮,寻找活塞压缩上止点,修理工乙却在装喷油器,刚要紧固喷油器螺母时,由于飞轮转动,正赶上活塞压缩行程,巨大的压力将喷油器冲出,正打在修理工乙的右眼,结果造成右眼失明。
8 不注意防火
修理时一般需要用柴油或汽油清洗零件,所以修理场地要严禁烟火。在进行电气焊时,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油箱。修理车间应备好防火用具,以防不测。某农机修理厂在机库修理发动机时,因天气冷,用明火烤热清洗用的柴油,结果火苗燃着柴油,幸好扑救及时,未酿成大祸。
希望以上事例中的故事能引起农民朋友的警惕,遏制农机维修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