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发展需优化结构 提升质量
发布时间:2010/5/6 16:47:39  浏览次数:265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及今后5年,也就是“十二五”期间,可以用五个持续来概括: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需求持续旺盛、发展机制持续创新、农机工业持续增速、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大挑战,需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机械化本身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改善型转变、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存在“两高两低”、“三多三少”“三快三慢”的突出问题。(农机作业水平存在“两高两低”格局,种植业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在区域发展布局上表现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这些突出问题如不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解决,将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在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的同时优化装备结构。重点调整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提高配套比,改善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二是在促进重点突破的同时各领域各环节协调推进。继续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环节,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是在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目标的同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工作的支持与指导,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支持农民购置使用经济实惠、轻便耐用的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同时加快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发展,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需要我们的农机制造行业和农机流通行业适应农机化发展趋势要求,找准位置,长远谋划,迅速行动,开拓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机制造行业应着力优化农机产品结构,形成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产品高中低端共同发展的格局。围绕重大产品开发,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重点突破水稻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瓶颈,大力发展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50-70马力节能环保型水田拖拉机、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甘蔗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农机具、保护性耕作机具、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机械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体制的需要,提高农机具的适用性,并且要努力实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主机与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开发生产。各企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产品研发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工装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农机流通行业应构建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专业农机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流通体系。优化农机销售市场布局,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区域性农机市场,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农机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机。建立售后服务中心,认真履行农机产品“三包”责任,让农民放心用机。

  今年春耕生产面临极端异常的气候条件,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春季农机化生产对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重要性,认真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抢抓农时,加快作业进度,做好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春耕春播生产,加快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大力推广应用精少量播种、机插秧、深松作业等技术,发挥农机增产增收的作用。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

  • 风力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为中国质量…

  • 第十五届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席…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2学术年会在杭…

  • 庆祝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被评为“首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