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国农机化科研开发与技术推广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17/10/23 14:47:47  浏览次数:5589

2012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与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土壤耕作、秸秆还田、残膜捡拾、精准施肥施药、节水灌溉、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等农业绿色发展技术装备加快推广应用,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机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2012年以来,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大幅度提高农机化自主创新能力,在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机科技研发和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从需求拉动型向创新驱动转变和农业现代化技术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5年来,我国农机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度增加,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机化科研工作加快推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科技人才队伍。2016年,全国拥有36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有50多所高校设置了农机化学科,有60多家省级以上试验鉴定、推广等机构。从事农机化科研工作的人员总数超过1870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约占18%,中级职称人员占28%左右;企业科技人员约占59%。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化和农业工程岗位专家达到100多人,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普遍增加了农机化科研人员比重。

2.初步建立了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战略性前瞻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重大装备验证以及成果转化等,建设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以及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农机化科技创新,农业部成立了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和11个专业组;布局构建了现代农业装备、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建设了一批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和科学实验基地。此外,教育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也构建了一批部、省、行业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福田雷沃、山东永佳、河南全丰、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等4家行业骨干建立了国家级企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3.实施了一批农机化重点研究项目。通过实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一批国家科技计划,开展了农机化基础研究、信息化智能化高技术研究、农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关键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启动实施了“智能农机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家“化肥农药减施”“粮食丰产增效”等其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也将农机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设立作物秸秆还田、残膜回收、大豆、茶园、设施农业机械化等10个项目。山东省、广东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设立了农机化科研专项,支持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装备研发。

(二)农机化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1.播栽机械质量大幅度提高。成功开发了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精准化多功能复式联合播栽作业装备,标准化、机械化技术日益成熟。油菜毯壮苗移栽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油菜机械化种植新途径。工厂化、智能化育苗播种成套设备在精播、匀播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基本能够满足我国水稻、油菜、蔬菜等作物精准、高效、规模化种植要求。马铃薯、甘蔗等种植机日趋成熟,推广速度加快。水稻机械精量旱穴播技术与机具示范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金银川镇一团连续取得高产。2017年10月7日,经专家测产验收,示范方平均亩产1069.9公斤。

2.水肥药施用技术装备迅速提升。面对水土资源刚性约束,开发了一系列微滴灌和大型喷灌机设备,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装备实现了循环利用和规模化运行。化肥深施、侧施技术装备和有机肥撒施装备研发明显加快,高地隙植保机械、无人植保飞机研发取得一系列成果,基本能够满足到2020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目标要求。此外,农田精细平整控制技术、高效施药关键基础部件、水肥精准控制技术、自动测控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上也取得积极进展,部分技术达到国外同类先进水平。

3.主要农作物采收机械实现新突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采收装备制造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特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摘穗型和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的研发成功,突破了我国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瓶颈。开发了10公斤/秒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和6行玉米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机械、智能高效穗茎联合收获机研发成功,粮食作物采收机械正在朝着大喂入量、高效减损方向发展。马铃薯、花生等地下果实联合收获和分段式收获机研制成功并开始推广应用,花生四行、六行收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了大型采棉机摘锭制造工艺,适用于黄河、长江棉区的中型采棉机研发进入试制阶段;创新开发了短通路甘蔗收获技术工艺,甘蔗收获机的研发已进入新阶段。粮食烘干机械发展迅速,年烘干总量达到180亿斤,年增速20%左右。

4.标准化、工程化养殖技术装备日益完善。完成了牧草生产与太阳能干燥、牧草种子收获与加工、饲用作物收获等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研发了草原复壮技术与装备;大型青贮饲料、牧草收获机研发取得阶段阶段性成果,为替代进口奠定了基础。设施养殖、环境调控和农业废弃物机械化处理技术等取得较大进展,蛋鸡离地栖架立体散养技术装备实现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研发禽蛋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及成套装备。机械化、精量化饲喂装备系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农机化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一)农机农艺融合深入推进。5年来,农业部先后制定了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花生、甘蔗、棉花8大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有力促进了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每年发布12项农机化主推技术,引领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在主要农时季节举办农机化技术培训班、田间日等活动,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机化科研教学单位,引导各类科技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装备在示范区进行集成和示范。多次召开农机农艺融合研讨会,推进机械化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建立和完善

(二)新技术新装备推广步伐加快。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和现代农业需求,近年来,农机科研机构及农机推广机构大力研发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高效植保、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先进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适宜耕作技术模式推广面积不断增加。如图表所示,据统计,2016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4亿亩、7.2亿亩、6.3亿亩、5.3亿亩、2.4亿亩,分别比2012年增长44.7%、37.5%、11.6%、9.1%、8.3%,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次召开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会、推进会,成立广西甘蔗机械化推进工作协调小组,加大广西甘蔗机械化推进力度,全区2016—2017年榨季机收率达到8%,与2012—2013年榨季相比提高6.5个百分点。多次召开棉花机械化现场推进会、农机农艺融合座谈会,全国主要棉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日益完善,2017年新疆兵团机采棉已达到80%,新疆地方机采棉达17%,山东机采棉模式突破5%。全国棉花机收面积达到1390万亩,比2012年增长21.3%。果蔬茶机械化加快推进,标准化的生产工艺逐步完善,一批省力化施肥施药、采摘运输装备加快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了长足发展,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设施园艺温室系统,西北非耕地设施种养开始大面积试验示范。

(四)畜禽养殖标准化装备显著提升。畜禽高效饲养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及信息化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畜禽养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通过饲草料高效制备技术装备、畜禽养殖环境调控系统、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及装备推广,有效解决了养殖业生产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环境条件差等机械化及农业工程问题,促进了我国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发展。(来源:《 农机化导报 》)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

  • 风力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为中国质量…

  • 第十五届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席…

  • 中国农机学会畜牧机械分会2012学术年会在杭…

  • 庆祝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被评为“首届全…